1937年夏天的一個傍晚,龍巖下井巷走來了幾個人,為首的40歲出頭,面容清和,兩眼炯炯有神,沉穩地踏著通往橄欖嶺上的青石臺階,跨進了龍巖商會黑漆漆的大門。商會里辟有一個小花園,這里榕樹參天,怪石嶙峋,樹下掩映一座白色六角亭。這位中年人就是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派來參加國共談判的代表——鄧子恢。
盧溝橋事變發生,抗日戰爭全面爆發。駐龍巖的國民黨粵軍四六九旅旅長練惕生迫于各方面壓力,不得不恢復國共和談,要求與鄧子恢直接談判。
7月的一天,陽光燦爛。鄧子恢由適中鎮驅車直入龍巖城。龍巖城頓時熱鬧起來了。
“鄧子恢回龍巖了!和平有希望了!”群眾紛紛涌上街頭,鳴放鞭炮,夾道歡迎。鄧子恢熱情地向群眾招手致意?!坝羞@樣的群眾,有這樣的抗日熱情,我們的抗日大業一定能夠勝利......”鄧子恢對此充滿了信心。
談判在曲折的斗爭中進行。鄧子恢嚴正闡明了我黨的基本立場,談到***,依然在紅軍集中點編的問題上發生分歧。鄧子恢警覺到國民黨陰謀消滅紅軍游擊隊的意圖,因而堅持紅軍分兩地集中。為了這一點,雙方幾經交鋒,各不相讓。
談判期間,從閩南傳來了驚人消息:紅三團在漳浦陷入敵人圈套,被國民黨粵軍一七五師包圍繳槍。鄧子恢憤怒指責粵軍背信棄義的卑劣行徑,向國民黨提出強烈抗議。在談判桌上,他指出:“由于貴軍背信棄義,制造‘漳浦事件’,部隊很不放心,因此我們堅持分地集中。兄弟個人是相信在閩西不會有此事件發生,但對部隊很難說明清楚?!薄斑@個......這......”練惕生語無倫次,不得不同意了鄧子恢的意見。但在集中的具體地點上,練惕生眉頭一皺,又生一個歪主意:“紅軍可以開到龍巖白土點編?!?/span>
“不!紅軍只能在龍巖的白沙和永定平和邊境分別集中?!编囎踊挚紤]到白土在公路線上,易受敵人包圍,而白沙等地交通不便,又是原紅軍游擊區,斷然決定點編地點。
爭執很久,不得結果。龍巖各界人士廣泛遣責粵軍的百般刁難,***,練惕生被迫答應了鄧子恢的條件。
在鄧子恢與練惕生的談判過程中,國民黨專員張策安與練有矛盾,從中破壞搗亂,企圖把紅軍改編為省保安團。一天深夜,張策安派白土民團突然包圍鄧子恢的家,企圖綁架鄧子恢的親屬家眷,破壞和平談判,但他的陰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。鄧子恢利用練、張之間的矛盾,與他們巧妙周旋,終于取得了談判的成功。